揮別童年‧迎向青春──新湖管樂團畢業公演                          黃淑萍/報導


      2009年5月23日新湖國小管樂團假東吳大學表演藝術中心松怡廳演出,由於東吳大學位於外雙溪,而新湖國小在內湖,兩所學校有些距離,深怕能前來欣賞演出的人會因此減少,無論是老師、家長總希望在孩子學習的路上,做孩子們最強而有力的支柱,任何的學習都是一樣,進入樂團,上台演出,正代表著一種肯定,這份肯定需要大家的掌聲,而5月23日來賓、觀眾帶來了這份肯定的掌聲,讓大家聽見了,回程中,相信在孩子的心中都縈繞著加入樂團還真是不錯的選擇!

邁入第十三個年頭
      新湖管樂團今年邁入第十三個年頭了,十三歲果然是到了揮別童年‧迎向青春的年紀,而十三讓我聯想起秦始皇13歲登基當皇帝;北京天壽山有雄偉壯觀、氣勢磅礡的明十三皇陵;大清十三朝……好事者編有大清十三朝秘史,怎麼說都比正史好看有趣……
思緒從13這個數字拉回來,看著學生已經從四樓的合奏教室,搬下樂器、譜架,有些學生個子小,但吹奏的樂器卻不小,瞧他們吃力的扛下自己的樂器,臉上的表情盡是驕傲,不由得讓我佩服了起來。嚴格的說起來,木管樂器的體積小,搬運比較容易,但是銅管樂器對小學生而言,的確重了一些,加上保護樂器的琴盒,就更重了。但只要有演出,甚至每個星期五把樂器帶回家練習,學生都是這麼扛著,或許就是這樣一來一往的過程,樂器成為孩子的另一個朋友(總是得帶著它),或許還不到「莫逆之交」,但也不至於隨意遺棄,這是我今天看到第一個值得報導的事。
這時大型的打擊樂器也從電梯口被一一的推到穿堂,樂器車早已經準備好,由於每個樂器都價值不斐,搬運的過程要格外小心,為了充分利用到樂器車的空間,樂器進樂器車時也要安排一番,每個人都忙碌著,學生在穿堂集合、點名,檢查自己的樂譜及自己的樂器,老師在對學生說著行前該注意的事項,每個人的表情不一,真不知道大家現在的心情如何,還是忙碌到無法觀照到自己的心情。

驅車到達‧佈置彩排
      從早上8:30分學校集合,到達東吳大學的松怡廳已近十點,接著搬下樂器,立好譜架,排出演奏時的樂團位子,掛上學校畢業公演的長布條,會場入口的招待處,一一佈置起來,我終於見識到新湖管樂團後援會的效率,這真是一群既能溝通又能互動的團體,大家依據自己的職務分配,各司其職,又能相互支援,讓學生在公演前能有時間先彩排一遍,彩排如同正式演出,團員們學習演出應該做到的禮儀,團員走進舞台坐好定位,不可以交談,坐姿勢要挺,等指揮進場,全體團員向指揮敬禮,演出後從舞台兩邊的側門出場……等等,這些難得的經驗都得從參與才能有深刻的體驗。
試想,如果錯失了這些搬運樂器、舟車勞頓,佈置彩排,而只是單純的來演出,那種參與感與體會是不夠的。管樂團每次的演出都是老師、家長、學生自己來處理,過程忙碌,耗時費力,為了讓每筆經費都用在刀口上,對財物的支出做有效的控管,這些林林總總的細節都在考驗著管樂團的生存及表現。但是就因為有了這份深刻的參與感,我們更能同理每一個表演團體背後所付出的心血,也更懂得尊重別人的演出,這些必須透過身教,身體力行過的人才能真正瞭解──「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的含意,當孩子們體現到這層意義時,你根本不用再對他們而提面命,說什麼好好看表演;台下不要講話聊天;尊重舞台上的表演……孩子自然而然會閉上嘴巴,專心起來,這是我今天看到第二個值得報導的事。

正式演出
      新湖管樂團的孩子真的很幸福,後援會的愛媽們為了犒賞孩子辛苦的排練,中午的餐點是漢堡王的牛肉漢堡和雞排堡,而且事前已經為99個團員點過餐也訂好餐,午餐時間一到,全體的孩子各自領取自己事先點過的餐,好好的享用一頓,讓心情輕鬆一下。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陸陸續續有觀眾進場,招待處的花籃、捧花越來越多,孩子們換上樂團的制服,愛媽們幫女孩子一一重新梳理頭髮,綁上紅色絲帶,每個小女生都成了氣質美少女;男生頭上弄點髮雕,頑童變帥哥。這一切都好神奇,時光的流逝,換得孩子的成長,恆古不變的道理,在眼前浮現,還是不由得佩服造物者的神奇,感謝有這麼多的人能參與這一幕,心裡的悸動無法言喻!
在後台等待出場時,大家心情的焦慮與不安是可想而知,時間突然過得好慢,有人開始交談,或許想轉換一下情緒,也或許是無聊了,我提醒這群毛頭小孩,讓自己的心情沈澱一下,閉上眼睛別說話,有些孩子做了,有些孩子真的靜下來了。
當舞台控制管理的大哥哥提醒大家該出場時,大家變得鴉雀無聲,每個人踏出愉悅的腳步,一個接著一個,不用別人提醒,陸續走到舞台上,坐好自己的位子,孩子的表現好極了,這是自愛和自重的展現,沒有這樣的舞台和表演,或許根本無從知道,原來我們的孩子已經懂得合作,只有你好,我也好,才是真正的好!這是我看到第三個值得報導的事。

好棒的表演
      首先是王傳璋老師帶領的B團演奏。B團的孩子只在管樂學習一年,演奏起來或許有些生澀,但是合奏卻整件事變得很神奇起來,因為我私下詢問過許多B團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帶樂器回家練習時,都不知道在吹些什麼,也聽不出整首的曲調,但是當他們一起合奏時,旋律就如泉水般流洩,而且置身在管樂團中,旋律在耳邊縈繞,應該比立體音響更具震撼力吧!我只能這麼說:能待在樂團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置身其中,感受樂團的氛圍,對音樂的欣賞會更有自己的見解。
接著是高斐然老師帶領畢業生的演奏,在介紹高老師之前,我得好好的謝謝郭培芬媽媽和彭月香老師,東吳大學松怡廳的這個表演場地的確很適合做音樂性質的演出,布質座椅剛好可以吸音,而兩旁木質的牆面,經由計算過的弧度,可以把舞台上的音樂回彈到觀眾席上,讓所有音樂同步達到聆聽者的耳朵,由於舒適的場域讓我首次好好的欣賞三位指揮老師,所呈現不同的風格。
不同的指揮因為著重的重點不同,指揮的重點當然也不同,不過指揮除了掌握樂曲的節奏、風格、強弱、詮釋外,指揮的肢體語言也同時是指揮者的自我展現。樂團演出除了欣賞音樂外,看指揮帶領率團的風格是聆聽音樂的另一種收穫,指揮用他的風格帶領樂團,透過一首首的曲目和觀眾對話,每個人收到的訊息或許都不盡相同,每次只要一想到這些可能性與變化時,都會很感激這些樂團,貢獻他們的音樂才華,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聆聽去提升自己有能力欣賞音樂,解讀不同的音樂風格,豐富了我的生活


培養更多有能力欣賞的人
      新湖國小的管樂團裡有三位個性不同、形式風格各不相同的指揮,學生在遇到不同指揮時必須配合指揮,達到指揮的要求。而這些訓練正好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當孩子有機會聽到不同的樂團呈現同一首曲目時,才能明白什麼叫做「版本」,要聽哪一個錄音的版本,或是哪一個指揮家所帶領樂團的版本。
回過頭來,再聊聊13這個數字,13年不算短;13歲不算小,秦始皇13歲就當皇帝,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曾說:13歲是人生的轉唳點,可以開始加重責任,並選擇一個可以展現自己熱情的東西。
「熱情」是一件神奇的事,當你對某人、某事有熱情時,再多的困境都不知倦,但是當熱情不見時,事情再順遂也提不起勁來。雖然知道「熱情」是件很重要的事,可惜熱情無法教;無法複製;熱情只能感受,讓你站在一個有熱情的人身旁,你自然會感受到這股熱情,這是真的!
最後期許三位老師繼續用你們的熱情帶領這群孩子成為有能力欣賞音樂的人!

後記
      當表演結束時,所有的學生幫忙搬樂器、收譜架……演出前所有動作都要重新來過一遍,大家一起幫忙事情真的很快就完成了,身體雖然疲憊,心靈的滿足感卻是豐富的,這使我想起孔夫子的一句話:無欲則剛!在這貪污事件頻傳的年代,豐富孩子的心靈,使他們成為一個擁有好品格的人,是那麼的刻不容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peish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